本月初去香港旅游了一趟,虽说都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但是看着这日渐冷清,跟不上频率的更新速度,想来还是拿来写写吧,刚好我也有一些心得可以说说。
半个月过去了,记忆开始有些模糊。惭愧的说,这还是我第一次去。只要现在再提起香港,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的确,我去的那几天真的是太热了。最低气温不低,最高气温也不算太高。但是这湿度真是出奇的大,尤其是第一天的时候,还下了点下雨,空气中更是潮湿闷热。尽管穿着短袖短裤,但还是热得难受,彷佛气温若是再高那么一点点,裤裆里都要长蘑菇了。好在后面几天告别了雨水,迎来了太阳,但却又要面临暴晒了。
香港的确是相当发达,不愧是国际一线城市,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人。因为税率低,而且也没有盲目的爱国主义情节,大街小巷都是各种各样产自世界各地的车。去之前我就知道丰田埃尔法在香港很受欢迎,但是没想到能够这么受欢迎。埃尔法和它的姐妹车型威尔法可以说是香港街头数量仅次于出租车的单一车型了。看了下丰田的香港官网,埃尔法裸车价格大约相当于人民币55万起步,差不多只有国内的一半,而国内几乎还必须加价二三十万才能提到车。特色国情倒让大陆人显得反而更有钱了。
香港有很多外国人。尽管上海也有很多外国人,但是很明显能看得出来大部分都是游客。而香港不同,这里除了欧美的游客,还有各种人群,包括印度人,穆斯林,还有很多不同国家而我却分辨不出来的人群。他们有游客,也有生活在此工作在此的人,机场里看到过印度人,街上开车送货的也见过不同的人群,还有开店做生意的,似乎是个中东国家的人。与上海相比,这里才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不在于表面光鲜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市井中的生活百态。
香港的居民如此密集,人员组成如此多样,但香港地铁并没有安检。我也并不认为国内的安检能保障什么的,我反而怀疑他们的动机。连地铁这样日常公共交通工具都要安检,这是把所有人都假想成了潜在的罪犯。而居然还有很多人天真的认为安检真的是在保障安全。
关于交通,此行我特意有所留意。在国内的街道上开车让我心力交瘁,各种傻逼司机和二逼的道路规划让行车非常困难。我发现香港的街道都并不是很宽,这很便于行人过街,与我的想法相契合。此外,香港的道路很干脆直接,三条车道的路到了路口就是三个车道,并不会像国内这样挤压对向车道的空间,硬是开辟出五六条车道出来,这只会导致司机需要变道寻找自己的车道,最终导致车流交织影响速度。这,又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几个月前我计划开始写文章分析国内交通为何如此困难,香港刚好可以作为正面教材。
有人说香港人歧视大陆人。这我倒没有明显的感觉,有些地方的服务生会热情一点,有的地方也会冷一点,但并没有明显的不适。如果说歧视的话,对于大陆人这个群体可能是会有的,毕竟在国内的新闻上,各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大声喧哗,喜欢插队的事例已经数不胜数了。但是对待个人,似乎倒并没有特别的歧视。
关于这次的目的,原本我想拍摄点片子,好放图库销售,毕竟香港的城市景色和它的国际地位,自然很好销售。可是这次天气过于炎热,而且我又背了太多的器材。包里装了一台尼康D850加腾龙15-30 F2.8的镜头,这套组合就有2100g了,还装了一支50 F1.8的镜头,一台无人机与遥控器,还有一个三脚架,加起来背在身上接近10公斤,在这炎热的夏季,真的是不够明智。以至于下定决心回来后要给器材减负,得把单反换成微单,减轻重量。上周我已经入手了索尼A7R3,接下来就是处理单反了。
尽管香港近些年的地位有些下降,法制与自由也有退步,但他仍然还是国内第一线的城市。我想,等到天气凉快的时候,我还会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