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起死回生?

最近在看小红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很多人说最近买了个CCD,这真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之后,还能听到对于CCD的讨论,而且从曾经的专业领域变成了平民化的领域。

小红书上说的CCD其实就是那些很古老的卡片相机,因为只能手机普及,手机拍照越来越强悍,相比之下传统的卡片相机在传感器尺寸上并没有优势,所以成像质量也就没有什么优势,自然也就被淘汰了。而CCD就是曾经最为普及的相机传感器类型。

在相机从胶片进入数码化的时候,传感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CMOS,一种就是CCD。因为曾经CCD在画质上比CMOS更好所以也更为普及,而后来因为CMOS技术上的突破,相比CCD有了巨大的提升,便统一了天下。其实我看了下,小红书上那些人所购买的相机无非就是上年头的卡片相机而已,很多甚至传感器都不是CCD而是CMOS,所以看来这个CCD只不过成为了卡片机的代名词。

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时隔这么多年,又有这么多人热衷于购买古老的卡片机?成像画质上与现代的手机根本没法比,而且相比手机便携性也有限,更费解的是为什么不直接说卡片机,而非要用CCD这种专业的名词来指代呢?百思不得其解,可能这也是小红书的奇特之处,毕竟我也没在其他的平台看到过关于CCD的讨论。

终点

最近发生了很重大的事情,经历了两年,从激烈到平淡,终于还是结束了。这件事并不方便公开说出来,我只能在自己的这片自留地做个记录。

到最后我发现我之前的感觉都是对的,我没说不是我体会不到,而是我主动放下这种感觉不去起冲突。人的思维真的很神奇,要不怎么会是唯一的智慧生物呢。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些我觉得理所应当的逻辑,在别人那里却根本行不通,有些我觉得根本不重要的事情在别人的眼里就像天一样重大。

既然终点已经来到,就只能坦然接受了。谨以此文为自己做个记录。

博客15周年

我不知道这辈子有什么事情能坚持很久,但要挑一个出来的话,恐怕坚持写博客能够算是数一数二的,至少暂时我还没有想到其他的事情我坚持了这么久。

当年在创建这个博客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想到会坚持这么久。这么多年经历了互联网发展的好多阶段,最初博客开始流行,不管是依托于大平台的博客还是自己购买域名和主机架设的独立博客,在好几年的时间里火了好一阵。再后来国内的Twitter仿制品盛行,博客的绝大部分用户被分流,也就没有多少人坚持下去,毕竟没有多少人会有时间好好写一篇文章,大部分人尝个新鲜也就荒废了。

虽然微博到现在依然也算是一个活跃的平台,但是已经不在是流量的主导,随着微信公众号以及短视频的崛起,用户又再一次被分流。不过我始终不觉得公众号是好好写东西的地方,它的唯一优势只是在于它存在于微信内,依托微信垄断性的用户群使得微信内最便于分享内容的就是公众号。但是在我看来,公众号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内容审查,你不知道你的文章会触犯什么问题就会被删。当然,这不仅是微信的问题,这在当下越来越倒退的言论环境下是所有国内平台都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来说,独立博客就是一片能够畅所欲言的自留地。其实,我当然也不敢过于畅所欲言,毕竟如果真的有内容被盯上了,想要找到我还是很容易的。只是在这里,不存在内容审查,我可以自己把我分寸。

15年,人变了很多,心境变了很多,但也可以说一切都没变,内心的一些根本思维还是如初。我希望我能坚守着这份初心,不论是对事,还是对人,都能一直坚持下去。当初和她一起各自搭建了独立博客,各自一起写作,好不快哉,而现在变得尤为冷清。

其实,差不多最近这几年我的博客文章更新频率就已经越来越低了。倒不是心中没有想说的,而是有时候直接就在Twitter上吐糟了。另外心态也有些浮躁,想做的事情太多,感觉时间永远都是不够用的状态,但是做起事来又永远都是拖延症,最后就只能挑一些重要的事情来做。

写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写博客简单记录一些见闻或者想法,对于提炼思维和文笔总是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的。我还是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能继续坚持在这里写博客,最好,能比现在的频率提高一些。勉励自己,继续加油吧。

年轻人的第一台NAS

一直没有用NAS存储数据,身边一直也有人推荐,但我其实一直都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因为数据只有我一个人的,也基本都在台式机上操作。但是今年添置了一台笔记本,有时候也需要在笔记本上操作数据,30多T的数据显然不能拿出来放在笔记本里,于是便萌生了买个NAS,把需要常用的数据放在NAS中。

其实我对NAS的需求只有一个最关键,那就是存储,然后映射到本地作为一块本地磁盘就足够了。刚好看到QNAP的TS-212P3有活动就买了。原本对NAS这块最认可的品牌是群晖,可是群晖这个价位的机器只有单盘位的,单盘位的数据损坏的风险过大,只能放弃。

买来之后就把我多年前闲置下来的一块2T硬盘用上了,用来存放一些近期需要使用的数据是勉强够用的。安装完成配置好,就放着传输了,期间出门一趟,回来发现中途断了,我判断是NAS不够稳定,没法继续,也没法暂停,于是就重启NAS。接着就是噩梦来了,用QNAP的配置软件时不时找不到网络上的设备,要么还是传输着会断,反反复复折腾了几十个来回,事情琐碎复杂到我已经不想用文字展开细说。

最后我发现,原来是我这块2T的硬盘挂了,至于为什么挂,是因为本身就要坏了,还是被NAS折腾的,还是确实有些体质不健康了这些被折腾的,反正没有定论。我重新放了一块480G的SSD进去就好了,可是当下的问题就是,这么点容量作为一个NAS也实在太小了。唉,只能后续再购入新的硬盘了。

Windows局域网共享难题

因为电脑是Windows系统并没有AirDrop,之前为了方便把iPhone手机上的资料传输到电脑上,就在电脑上创建了一个共享文件夹,然后在iPhone上访问这个文件夹,就可以传输数据了。一直以来还都很正常。

最近突发奇想,反正日常干活用台式机,其他时候还有戴尔的笔记本,之前的Surface算是可以退休了,可以创建个共享文件夹然后一直开机,这样几个设备之间分享数据也还挺方便。但是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之前在台式机上创建共享文件夹的方法在Surface上尝试了之后就没成功过,不管是我怎么设置权限,修改文件共享的设置,还是防火墙的设置,能想到的能搜到的方法我都尝试过了,可不论怎么样都是无法成功。

Surface和台式机都是一样的Windows 10的系统,也都没有安装第三方杀毒软件或者防火墙。按理说之前这么操作都能成功,为什么到了Surface上就不行了,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接下来在戴尔的笔记本Windows 11的系统上尝试创建共享文件夹,结果这个不同版本的系统反而正常,其他的设备都能正常访问。

现在实在是无解了,似乎一直以来Windows系统的局域网共享就是一大难题,而且具有玄学的成分,成不成功运气的成分更大。

神奇的Windows 10音频播放设备故障

家里的这部台式机是2016年底装的,一直用的是Windows 10系统,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大的恼人的问题,不过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音频播放设备就遇上了一个诡异的故障,已经持续了至少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因为显示器用的是Display Port也就是DP接口,这个接口不仅可以传输视频,也可以传输音频,所以我就把音箱的线接在了显示器上,这样系统的音频从显卡的DP接口输出,到达显示器,再通过显示器输出到音箱,在系统中看到的播放设备是Dell U2720Q。

但是,当有时候系统从黑屏,或者睡眠休眠中恢复,就会没有声音,播放设备变成了Realtek音频播放设备,音频播放输出从显示器变成了主板的声卡。这个现象的出现频率并不低,从睡眠休眠中恢复过来差不多有一半的概率会丢失播放设备。一开始让人手足无措,只能尝试使用Troubleshoot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个东西解决起来需要好几分钟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还有一定的概率解决不了,只能重启启动系统。

后来继续在网上搜索,这样的案例不好找,但还是找到了类似的案例,尝试用相同的方式来解决,确实有效。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系统服务中把Windows Audio服务停止再运行即可,基本也就是瞬间的事情。不过我到现在也没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到底是系统的问题,还是nVidia显卡驱动的问题,好在可以用这个简单快速的方法来解决,也不是很耽误事,我可以暂时不用去管它了。

最近的一些摄影作品

很久没有写点东西了,有想说的,但是却没心思去写。太久没发摄影作品,所以就先用照片水一篇吧。挑选了一些大半年来的摄影作品,摄影装备也做了些升级,把Mavic 2 Pro换成了Mavic 3,一英寸升级到了4/3的大小。

平常拍的还是太少了,看微博小红书上各路大神是相当的勤快,我都感觉风光摄影有些力不从心了,精力实在比不过现在那些学生。看看我还能坚持多久吧。

Continue reading

Dell Inspiron 16 Plus

Dell Inspiron 16 Plus

家里有部台式机,那是16年底配的,虽然年头有点久,但是当年配置装的比较高,即使放现在性能也还不错,仍然是我日常干活的主力。但是台式机毕竟是台式机,它可没办法跟我我走,虽然我有台Surface Pro 4,当年买来一直爱不释手,但现在也有点嫌弃它了,一来是电池续航严重缩减,即使我自行换了两块新的电池还是一样,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另一个就是这12.3的屏幕尺寸确实有点太小了。

鉴于最近有很迫切的在外干活的需求,于是就打算重新买一台笔记本,这回就买个传统的笔记本就行了,不再考虑Surface这种二合一的笔记本。其实当年买Surface就是冲着它的二合一的属性,但确实有点头脑发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乎没有当做平板用过,加上因为花屏自己换了屏幕,可是第三方的触屏都有问题,这平板的用处彻底废了。

其实笔记本也不难选,我只在戴尔和惠普这两个牌子中选,最终选择了戴尔16 Plus。本来想等英特尔12代CPU版本的上市,但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干脆不等了,数码产品永远没有尽头,随时上车赶紧用起来吧。

原本想要一个黑色的笔记本,而这台电脑是深蓝色的,拿到手真机的质感还是有点惊艳的,这深蓝色的外观其实挺好看。16寸的机器在笔记本中算大的了,但是整体的厚度控制的又很好,不会显得很臃肿,整机的重量控制在2kg,还算不错。比较费解的是,戴尔在15寸的机型上提供了4K的屏幕,但是16寸机型的屏幕反而只有3K的分辨率。不过也不纠结了,3K也足够用。事实上拿到手也的确是这样,即使我这样喜欢把画面缩小,让桌面呈现更多内容的习惯来说,我也不得不把系统缩放设置在了125%,否则100%的比例太小了。

屏幕色彩还原不错,用来处理摄影作品没问题。性能就更没问题了,英特尔i7 11800H标压处理器,8核16线程,比我台式机的6700K还多4核,理论上来说CPU性能比我台式机还高。但是处于发热的考虑,在家的时候我还是会使用台式机来处理,毕竟屏幕也更大。32G的内存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日常大部分时候也够用了,后续打算升级成64G内存。

3060显卡也是我买它的一个重要因素,平常处理照片、剪辑视频有个独立显卡就太重要了。一开始在Photoshop还有Lightroom中操作的时候,发现独显没有被使用,后来才发现,需要在系统设置中给程序选择使用的显卡,是集显还是独显。Windows的默认值是自动选择,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都用了Adobe的全家桶系列了还给我默认用集显。

另一个意外的地方是,我以为会预装很多第三方的软件,但其实并没有。毕竟我也没有买过多少笔记本,Surface就不说了,毕竟微软第一方,不会有乱七八糟的东西,再之前就是我买过的第一台索尼笔记本了。当时那台电脑预装了一大堆用不到的软件,弄得系统乱七八糟的。而这回戴尔除了自带一个My Dell的App,用来调节一些系统设置和保修状态,另外就是一个迈克菲的杀毒软件,并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整体来说这台电脑的选择非常满意,我挺喜欢的,但是也不能说完美,也有一些不足。键盘上的上下方向键只有一半的高度,两个合起来只占一个常规按键的尺寸。很多笔记本都这么设计,但其实不好用,尤其是这两个按键还挺常用的。不过这个在买之前看图片就知道了,毕竟也没其他更合适的可选。

其次,虽然有前置摄像头,戴尔还很贴心的设计了物理开关保护隐私,但是这个摄像头却不支持Windows Hello人脸识别解锁登录,这是一点小小的遗憾。关于散热,我看这是很多人吐槽戴尔的一个地方,据说戴尔全系散热做得不好,实际到手我感觉还行,可能我没有放腿上用过。我也没理解大家说的散热不好是机器太烫,还是风扇太吵。如果说是风扇太吵的话,那我的确有感受,这个吵是因为风扇转速太高,而我发现经常系统负载不高的时候它也狂转。即使我在BIOS中把散热逻辑改成了静音,它还是照转不停。

一个颇为意外的是,戴尔把这款灵越16 Plus定义为创作本,那这样的话SD卡对于创意人士来说就是个比较常用的东西,但是我却发现内置的SD读卡器只能达到USB 2.0的速率,这实在太坑爹,速度慢得无法忍受。还好我自己有好多读卡器,因为无人机用的是TF卡,内置的SD读卡器用不了,所以还是需要额外的读卡器,所以我也没有太在意了。

最后,关于电池续航。戴尔宣传的是86瓦时的大容量电池,本来我对续航期待挺高,但实际使用下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久,估计正常使用大概就5个小时左右吧,毕竟CPU性能在这,又有独立显卡,都是耗电大户。

总的来说戴尔灵越16 Plus这台电脑让我挺满意,虽然也有一些达不到预期的地方,但可以说瑕不掩瑜,希望接下来能让我安稳使用几年用它创作一些作品吧。

张牙舞爪的北极熊

中国的北边住着一只虎视眈眈的北极熊,官方对它很友好,继承了苏联的衣钵,即使现在也依然愿意非正式的场合下称之为老大哥。而正是这个我们口中的老大哥,对我们可没那么友好。之所以那么愿意跟着老大哥走,无非就是在价值观与维系统治的体系上是高度相似的。

曾经看过袁腾飞当年给高三学生上课的视频,他在课堂上说,俄国这个民族是掠夺成性的,对土地有痴迷的眷恋,盲目向往着向外扩张,如果俄国与任何国家或者民族有矛盾,对方有理的可能性是120%。

历史上从中国夺取了大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接着施加影响促使外蒙古从中国独立,接着,现在开始把魔爪伸向了乌克兰。对于这张战争,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很同情乌克兰,谴责并且开始制裁俄罗斯。而在国内,观点有那么些微妙。现实中对这场战争的看法统计不可知,这非常难以统计,但是在网络上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倒是呈现很明显的一边倒,都是站在俄罗斯的立场的。

即使不给这场战争定性(尽管这已经很明显),只描述客观事实的话,那就是俄罗斯使用武力进入并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即使在这种一国侵略另一国的情况下,为侵略者喝彩的声音仍然占据了主导。也是反对俄罗斯的观点很难发生,要么是被网友喷死,要么就是被平台掐死。

支持俄罗斯的声音有几种,一种说法认为乌克兰内部存在内部存在纳粹残余,所以俄罗斯去消灭他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我就不理解了,即使纳粹残余的存在,套用中国惯用的说法,这属于乌克兰的内政,俄罗斯这么做就是干涉别人内政。为什么别国干涉中国内政不行,而俄罗斯干涉乌克兰内政就可以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双标的原则?

另一种说法是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北约的东扩压缩了俄罗斯的空间,这让俄罗斯受到了威胁,所以才不得已这么做。一个很搞笑的现象就是,虽然乌克兰在谋求加入北约,毕竟还没加入进去,而现在俄罗斯侵略并主动进入乌克兰,把自己的势力范围直接与北约接壤,这是闹哪出呢。如果把国家比作人,像俄罗斯这么野蛮的人,光头,身上刺满了纹身,整天吊儿郎当的在别人门口晃悠,时不时就威胁要整你,你准备找几个好兄弟过来想要给自己撑场子壮壮胆,结果好兄弟还没来他就把你揍了,说你凭什么找人来撑场子,你威胁到我了。这叫什么道理!

很多人没搞清楚的是,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在,对中国始终是个威胁,它对中国的伤害比美国大的多得多。尽管官方与民间都亲切称呼它为老大哥,可是人家可没把这个傻弟弟当朋友,没钱了才会想起来找这个傻弟弟要,有危险了也经常让傻弟弟冲在前面挡子弹。这北极熊才是最坏的。

域名过期

博客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写博客的频率是越来越低,因为有很多零碎的想法就直接在社交网络上写了,博客的话还得构思凑成一篇文章。

于是当我前几天想打开博客写点什么的时候却发现,网站居然打不开了。一开始我以为网站被和谐了,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翻墙打开的更快。但是后来发现怎么也打不开,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域名过期了,而且是过期了很长时间了。

于是赶紧去给域名续费,完成之后等了一会,总算恢复正常了。我习惯每次只续费一年,然后每年都会忘,系统给我发邮件提醒续费我总会拖到最后才去。但是今年我根本没有收到系统的邮件,才想起来我已经太久没有去查看邮件了。国内的邮箱现在纷纷把Pop3和IMAP收信的方式给关闭了,网易邮箱要想打开客户端收信的协议的话还要去进行实名绑定,这是我绝对不会去做的。所以也就导致了今年的这个情况。

看来我需要在日历中添加续费的事项,来年提醒我该给域名续费了。十几年前注册域名的时候贪图便宜,选择了一家小规模的服务商,虽然这家公司一直都在,但是我真怕哪天它就倒闭了。其他的域名都是在国外的网站购买的,唯独这个最重要也是买的最早的是在国内购买的。我也懒得迁移了,未来静观其变吧。